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出炉 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出炉 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意见》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科学预判、做好前瞻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促进,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首先是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包括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其次也更加细化,围绕县乡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三是政策开放的力度更大了,不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也鼓励外商投资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围绕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意见》指出,要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承担兜底保障职能基础上,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省级、市级养老机构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增强对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持、示范引领、人才培养作用,促进区域联动。

与此同时,加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促进上下联动,推动供需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乡镇(街道)敬老院由县级民政部门直管,探索推广委托运营,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此外,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发挥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发挥设施站点连接家庭与社会服务的作用,及时收集和转介服务需求。

“目前来看,乡镇和村一级的养老配置和服务是比较薄弱的。”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意见》提出在乡镇建设养老中心,在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站点,这就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让不同层级的目标更加明晰。

相关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97亿人,占总人口21.1%,步入了中度老龄社会。按人口发展规律推断,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和老龄社会的深化期。

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

《意见》提出,根据服务对象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调整完善供给结构。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收住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由设区的市级政府制定支持办法,加强收费引导管理;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实行充分竞争、优质优价,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意见》要求,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和绩效激励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扩大优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

充分发挥养老机构技术创新示范、服务技能培训、设备推广应用等作用,推动专业化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加强残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发展长期照护和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或其他照护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印发的《意见》,除了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以外,对国有资本和外资同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支持政策。

《意见》指出,推动国有资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分类考核评价。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盘活闲置资产开展养老服务,实行委托运营的,按稳定经营预期原则确定租期;运营方有较大投入的,租期可适当延长。

鼓励外商投资国内养老服务产业并享受国民待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开发旅居养老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推动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

“在过去的文件中,鼓励外资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得并不多。”房连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说明政策开放的力度更大了。另一方面,国有资本、社会力量、外商投资的进入,能够更好地满足适龄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社会资本的进入与普惠养老并不矛盾。”房连泉认为,普惠养老不能单纯依靠国有资金,社会资本进来后,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优惠政策,也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记者注意到,围绕完善财政支持,《意见》提出,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关原则,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鼓励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减免场地租金等支持。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