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汪秀莉:以乡村设计为抓手,高质量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 两会好声音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部署,其中提到,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河南部分县域以乡村设计为引领,以市场化为手段,不断深化设计在乡村产业中的融合运用,进一步推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赛道亮点纷呈。”河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秀莉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汪秀莉持续关注河南乡村设计发展。她提到,乡村设计已经成为高质量培育河南乡村富民产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乡村设计和富民产业两大领域,今年两会,她带来了相关建议。

省政协委员汪秀莉:以乡村设计为抓手,高质量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 两会好声音

省政协委员汪秀莉:以乡村设计为抓手,高质量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 两会好声音

以乡村设计为抓手,高质量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乡村设计,正在深度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这是近些年,汪秀莉深入乡村开展乡村设计相关工作的深刻感受。

自2021年以来,河南连续四年举办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河南赛等赛事,搭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平台,以创意设计引导广大设计人员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开展乡村设计人才培育,推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据统计,四年来,大赛共征集参赛作品1388个,有60余所高校、300多家社会机构、2000多名设计人员参赛,河南省赛评审出获奖作品119个,推荐参加全国大赛总决赛获奖作品72个。

“通过举办赛事、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培育乡村设计人才等做法,河南已经形成了多个乡村设计典型模式。”汪秀莉介绍。如以信阳郝堂村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获嘉县后寺村为代表的传统农区发展模式等,对当地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64万个,接待游客达1.58亿人次,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170亿元、从业人数达102万人。

另一方面,河南的乡村设计工作中,也存在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对乡村功能和布局的整体思考、高水平设计人才不足等情况。对此,汪秀莉建议,要持续打造乡村设计大赛品牌。更高规格开展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以大赛为平台,吸引更多设计机构、高校等设计人员参与其中,设计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宣传推广乡村设计典范,增强设计大赛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引领力。同时,完善乡村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省政协委员汪秀莉:以乡村设计为抓手,高质量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 两会好声音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建议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农业+”

乡村设计在助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上,作用较为明显。除此之外,河南还有多个乡村富民产业优势明显。

比如乡村特色产业。河南各地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特”上下足功夫,培育了一批特色种养、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特色手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产业类型多样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农民群众增收。

另有植物工厂、智慧农业、认养农业、AI农业、精准农业等高科技、数字化的新业态,改变了农业种植模式,也拓展了乡村新业态发展空间。淘宝、京东、抖音等大型电商平台和邮政、“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下沉农村,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电商物流网点,有力推动农产品出村和工业品下乡,打造了淘宝镇144个、淘宝村209个,数量位居中西部前列。

另一方面,河南乡村富民产业也存在质量效益不够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汪秀莉指出,当下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开发不充分,休闲旅游同质化等问题存在。同时由于各地对乡村产业重视程度不同,很多地区未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进行规划设计,全省4.6万个行政村中,75%的村主导产业仍为传统种植业。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汪秀莉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找准产业方向,坚持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注重挖掘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加快乡村产业换挡升级,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创新发展业态。突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拓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互联网等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教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电商”“农业+加工流通”等新业态发展。

三是强化文化赋能。利用乡村地区丰富的历史、农耕、非遗、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资源,深入挖掘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着力培育创意农业形态和产品,为乡村新产业赋能铸魂。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资金等财政资金,支持各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整合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废弃宅基地、农村校舍、厂矿、车间等资源,优先支持乡村新产业发展。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