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别再信了!2025年对食品安全谣言say“NO”

当前,部分自媒体、网民以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人们对食品安全、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传播涉食品安全领域的不实信息与谣言。他们或是通过虚假宣传、假借专家名义等手段发布伪科普信息,贩卖焦虑,误导公众认知;或是恶意杜撰严重歪曲事实的内容,企图制造舆论恐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更有耸人听闻、夸大其词的传言,不仅干扰消费者判断,还对相关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小编盘点了部分涉食品安全领域谣言,一起来看→

1、自热米饭是塑料做的?

不是

把塑料做成大米的工艺成本远比普通大米高,在食品安全方面也过不了关,所以大家基本上不用担心自热米饭中的大米是塑料做的。

自热米饭中的米大概可以分为再造米、α米和无菌米饭三类。目前最常见的是再造米,它将大米研磨成粉,后加入魔芋粉等淀粉以及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等食品添加剂,重新压制成米粒形状的产品。α米饭是将天然大米蒸熟后,进行干燥和脱水的产品。无菌米饭则是将天然大米蒸熟以后不干燥不脱水,直接进行无菌包装的产品。

这三类自热米饭的主要原料都是大米,不存在塑料一说。

2、食用香椿会致癌?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所以大部分蔬菜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物质,只是含量不同而已。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评估表明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7毫克/千克(以亚硝酸根离子计算)。而香椿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大约在1.475―2.778微克/克之间,因此拿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举例,如果想吃香椿吃到亚硝酸盐中毒,至少需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根本不能实现。所以,吃香椿容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导致中毒、致癌的理论纯属谣言。

3、折耳根含有强致癌物,不能吃?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有传言说,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吃了会伤害肾脏甚至致癌!

“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当中,长期食用含有马兜铃酸的食物或中药材,的确会增加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肾病和致癌风险。

鱼腥草并不属于马兜铃科植物,而是三白草科植物,含有的也不是马兜铃酸而是马兜铃内酰胺AII,且含量很低。目前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AII会导致肾脏疾病的报道,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种物质会伤害肾脏。

所以,别担心,该怎么吃还怎么吃。

4、嫩南瓜蒸出来变塑料?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一篇内容为“古蔺下桥买的嫩南瓜,蒸出来全是塑料……”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这些别再信了!2025年对食品安全谣言say“NO”

抖音内容截图

经核查,蔡某为了吸引眼球,在家中通过抖音平台发布南瓜里面流出塑料物体的虚假言论视频,视频获得点赞共计4000余个,转发达7800余次,引起社会舆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目前,蔡某因虚构事实、散布谣言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5、顶花黄瓜打了激素不能吃?

黄瓜“顶部带花”有时属于正常现象,黄瓜花通常是宿冠花,在完成传粉、授粉后,可以不马上脱落,而是等黄瓜果实再生长一段时间后再脱落。

此外,现代农业在种植黄瓜时,为防止幼小果实脱落,种植者会在其果柄部位涂抹防落素,如果不小心将它抹到花朵上,就会使花朵紧密黏附在黄瓜顶端,甚至不脱落。

防落素一般成分是 “对氯苯氧乙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这种物质用量不会很大,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放心吃的。

6、一勺猪油等于五服药?

“一勺猪油等于五服药”实属无稽之谈。油好不好,要看脂肪酸的种类。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多,常温下呈固态。饱和脂肪酸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豆油等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日常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并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让营养更全面。

7、面条久煮不烂是加了工业胶,不能吃?

购买的面条大多都比较耐煮,这并非是因为加了工业胶或塑化剂,而是和面粉原料、蛋白强化、是否加盐或碱以及是否加了食用胶有关。

很多人一听到胶就会害怕,但食用胶和工业胶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很多食用胶就是天然的膳食纤维,例如果胶、海藻胶、黄原胶、魔芋胶,它们是我国允许按照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合法合规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南京等地大米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牛肉检测出兽药“恩诺沙星”超标288倍?

2024年底,有自媒体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视频称,南京等多地大米被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牛肉被检测出一级致癌物“恩诺沙星”“兽药”超标288倍。

这些别再信了!2025年对食品安全谣言say“NO”

针对提及南京的相关情况,经向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实,市场监管部门一直以来持续对大米等大宗消费品开展抽检,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镉、铅、无机砷等项目。2023年全市抽检大米2177批次,2024年以来抽检1620批次,均未发现不合格情形,网传信息不实。

这些别再信了!2025年对食品安全谣言say“NO”

经向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农业农村局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始终紧盯肉类及肉制品消费市场,积极开展食品抽检和处置工作,守牢食品安全关口。2024年以来,对屠宰场和流通环节牛肉的抽检全部合格,网传信息不实。

9、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

馒头冷冻超过两天不会滋生黄曲霉毒素,但口感和质地会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和水分会流失。

黄曲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0-33℃,在26-33℃左右霉菌滋生的速度会更快,而冰箱的冷冻层温度基本不会高于0℃,在这种温度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很难有效生长。

虽然冷冻馒头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也并不代表它十分安全。如果储存不当,馒头容易被细菌污染。一旦馒头出现黄绿色的霉点,表面摸上去发黏,闻起来有酸味、异味,最好不要再吃了。

10、纯牛奶保质期变长,是因为添加的防腐剂多?

按国标生产的纯牛奶不允许加防腐剂,保质期的长短由其杀菌方式和包装方式决定。

牛奶生产常见的杀菌方式有巴氏杀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技术。巴氏杀菌法处理的牛奶保质期较短,需冷藏保存;而超高温灭菌技术(UHT)则能杀灭大部分细菌,使得牛奶在常温下也能保存较长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此外,多层复合包装材料,如含铝箔层的包装,能更好地隔绝细菌和空气,进一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纯牛奶中不允许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因此,在购买牛奶时,可以放心选择正规合格的产品,无需担心防腐剂问题。同时,要注意避光,并在建议的温度下保存,确保牛奶在保质期内新鲜安全。

资料来源:科学辟谣、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版权声明:mollieelizabeth 发表于 2025-02-17 22:27:36。
转载请注明:这些别再信了!2025年对食品安全谣言say“NO” | 网址导航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